“化工城”吉林探索“材料之王”应用新赛道
中新网吉林10月19日电 (记者 石洪宇)在中国著名的“化工城”吉林市,一种曾广泛应用于航天领域的“神秘材料”——碳纤维,正悄然走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。它不再高高在上,而是化身为轻盈的自行车架、强韧的滑雪板、甚至是时尚的眼镜框和便携的行李箱,以“轻而强”的特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。
在吉林市的“万种商品城市展厅”里,骑行爱好者张晓伟单手轻松举起一辆仅重六七公斤的碳纤维自行车,脸上难掩兴奋。“这简直圆了我一个梦。”他说,“以前觉得这材料遥不可及。现在不仅能用上,价格也只有国际大牌的一半左右,性价比非常高。”他身旁,比传统材质轻三分之一、强度却提升三倍以上的滑雪板,也吸引了不少人驻足体验。
一名消费者正在挑选碳纤维滑雪板。石洪宇 摄这一幕,是吉林碳纤维产业积极开拓消费级市场的一个缩影。这种被誉为“材料之王”的黑色纤维,密度低于铝,强度却远超钢,如今正从高精尖的工业领域,不断拓展到体育、健康和出行场景。
支撑这一转变的,是吉林日益壮大的碳纤维产业生态。最新数据显示,吉林市碳纤维全产业链产能已突破30万吨,在国内市场占据约半壁江山。产品应用也已从航空航天,扩展至能源、交通、体育健康等数百个品类。
在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园的产品展示中心,参观者能看到碳纤维如何“变身”:从眼镜架到可折叠箱包,再到主打轻便的无人机骨架、冲浪板……“这些产品不仅轻便耐用,更重要的是展现了碳纤维材料融入日常生活的无限可能。”展厅负责人介绍。
消费者在体验、试用碳纤维高尔夫球杆。石洪宇 摄走进国兴复材公司的轻量化产品车间,可见庞大的机器将数千根细如发丝的碳丝编织成“布”,后续生产线再将这些材料塑造成形态各异的产品。工程师和工人们正忙着对新品进行最后的研发和测试。
“我们去年推出的碳纤维滑雪板,市场反馈超预期。”吉林化纤集团工程师路阳透露。随着新雪季临近,他预计这款产品的销售将持续升温。同时,大巴车身部件、无人机桨叶、曲棍球杆、汽车轮毂等一系列新产品也即将上市。
产业协同效应为市场拓展注入了更强动力。不久前,由吉林市企业主导发起的“希飞(CF)碳纤维体育装备联盟”成立,迅速吸引了超过20家企业加入,旨在整合上下游资源,共同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竞争力。
吉林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当地正致力于推动碳纤维产业加速发展,并规划到2030年实现全产业链产值300亿元的目标。
业内人士指出,随着T700、T800等高等级碳纤维产品稳定性的不断提高,以及应用场景的持续挖掘,这种“王者材料”在消费领域的潜力将进一步爆发,完成从“一根丝”到“一条链”的华丽升级。(完)
>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